冬至,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
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白夜狀態,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降低。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台灣府志》(一六九六)卷七記載:「冬至,人家作米丸祀眾神及祖先,舉家團圞而食之,謂之『添歲』;即古所謂『亞歲』也。門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謂之『餉耗』。是日,長幼祀祖、賀節,略如元旦」。在台灣冬至的湯圓有紅白兩色,另有較大的湯圓,內包有芝蔴、花生、或鮮肉等內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小時候很喜歡吃湯圓,因為大人們說,在冬至吃了湯圓後就又長一歲了,幼小的我很期待能快點長大,現在的我則希望不要那麼快老,哈~
這幾年,只要有空我就會自己包鹹湯圓,料好實在且又很有過節的味道,將愛心也包進這些內餡裡,給家人們滿滿的愛。
只是…
當H走進廚房探頭看我在忙乎啥時,問:「在做小籠包啊?」
呃…只是不小心包成巨無霸而已嘛!(科科科)
基本上我不太會包啦,糯米粉黏垂度太好,很難掌握,所以每一顆都長的不一樣大小,哈~
三顆,就佔了一碗公,真的很大顆吧!
內餡其實很簡單,就是做香菇肉燥的料,調味的部份就隨個人喜好添加,內餡我有拌炒過再包,這個也是隨個人,跟包粽子一樣,到底要先炒過再包還是包好再水煮呢?隨喜囉。
今年,加入了一項神秘的食材,鏘鏘鏘……
那就是,小黃瓜。
很自做聰明的認為應該可以有清爽不油膩的口感,所以就大膽的嚐試,加入了小黃瓜絲,並且用最細的剉刨刀刨成細絲,再混入肉餡中,只是,沒想到量加的太多,小黃瓜好搶味啊!
雖然不仔細瞧,看不見小黃瓜絲,但是一吃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小黃瓜的味道,雖是清爽但是已經反客為主,算是失敗的作品。
幸好,H先生對食物的敏感度很低,我問他有沒有覺得今年的湯圓有什麼不一樣?
「不是包肉的嗎?」他說
「是包肉的啊,我是問口感你有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我又問
「有不一樣嗎?反正我都吃完了,就算是很好吃了啊!」他說
好低的標準啊!真是對老婆太善良了,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