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
煮來煮去都差不多。重覆性高,大概也是家常菜的特色之一,呵。
口味是可以制約的。
就像,你喜歡的餐廳,你會一再的造訪,喜歡的菜會每次都點一樣。
抓住一個人的胃,比抓住一個人的心更容易。
因為味覺比心更不容易改變。
所以,做菜吧!
尤其是養女兒的人,以後女兒會經常想要回娘家的,呵。
燒豆腐/白菜滷/烤迷迭香雞腿/炒皇宮菜
皇宮菜富含鐵質,是月子餐中常出現的蔬菜,蛋白質含量是菜中之王。
口感黏滑,所以H先生不太愛,因此在家中的能見度不高。
焗烤白醬鮮蔬/三菇漢堡排
首次嚐試做焗烤蔬菜,白醬調的不太好,太稀了些。
三菇漢堡排中的三菇,除了磨菇之外,另外的二菇就來自我種的太空包(珊瑚菇、白雪菇),現採現入菜非常方便。呵
我習慣在漢堡排中加入麵包粉,增加份量之外也減少絞肉的用量,跟肉汁混和後其實根本不知道其中並非都是絞肉,算是一種省錢料理。
蔥燒旗魚/炒皇宮菜/烤香腸/關東煮湯
旗魚很常出現在市場中的一盤一百魚貨上,旗魚、蝦仁,是我最常買的二種。
烤迷迭香雞腿/炒荷蘭豆/紅繞尼羅河魚/黑輪湯
尼羅河魚名字很浪漫,魚身帶紅色,是雕魚類,也是吳郭魚的一種。這隻被我煎到破皮、斷尾,所以用大量的蔥段來遮蓋。
蝦仁炒蛋/炒小油菜/洋蔥雞柳
蝦仁炒蛋不是蛋炒蝦仁,份量很夠的蝦仁。在家自己煮的好處是,食材很捨得。
蔥燒可樂排骨/喜鴻菇炒花椰菜/烤鯖魚/紫菜蛋花湯
蔥燒可樂排骨是從小米桶的食譜學來的料理,很簡單的一道好吃又下飯的料理。
蔥切長段,我放了一整把的蔥,煨煮後的口感很像梅干菜,不只豬小排好吃,連蔥都可以拿來拌飯,真的好好吃啊~(寫到自己都要流口水了XD)
三杯雞/炒菠菜/炒荷蘭豆
先做三杯雞之後才炒青菜,不知道是我鍋子沒洗乾淨還是鐵鍋的特色?總覺得很容易卡醬色,每隔一段時間都得要煮一鍋清水,重新上油養鍋。
高昇排骨/炒高麗菜/炒鮮蔬
迫不及待的小手又出現了,這種行為很常上演。
高昇排骨,其高昇之名即來自醬汁,1.酒 2.醋 3.糖 4.醬油 5.水,按這個比例,有步步高昇之意。
比例可以隨各人口味調整,醬油的鹹度各品牌不同。排骨川燙後,直接倒入醬汁中小火收乾就可以上桌了。
蝦仁炒蛋/炒菠菜/高昇雞丁
高昇雞丁,是用前一天高昇排骨多餘的醬汁,覺得丟棄可惜,想到冰箱還有雞胸肉,所以就切成雞丁,放入高昇排骨的醬汁去醃,在冰箱中靜置一晚,隔天,就變成這個黑麻麻的模樣了。
下鍋前裹點木薯粉下去煎,再切一些高麗菜絲舖底,成品還不賴。唯,醃了一天,有點過鹹。
蔥燒雞肉/炒清江菜
只有二道。通常都是三菜居多,偶爾偷懶二道菜也是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