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心蛋(糖心蛋)
正確用字應是溏。溏,指的是不凝固,半流動,如泥漿。
我非常喜歡吃蛋料理,水煮蛋、荷包蛋、蒸蛋、皮蛋,甚至很想吃蛋時,我還會剝一個鹹鴨蛋再配茶來吃。真的是愛蛋成痴,哈~
看網路上的分享,覺得溏心蛋好像還蠻簡單的,於是我打算自己試看看。
從大賣場採買回來後,我馬上就動手煮蛋。
我怕用沸水煮還要一邊攪拌,我這粗手粗腳會把蛋弄破,於是就從冷水時就把蛋放下去一起用中火煮至沸騰,其間不時要去攪拌,用意在於讓蛋黃不要偏向一邊,保持在蛋心。這樣才能做出漂亮的溏心蛋。
不過,我的火候沒有控制好,大概水滾後二分鐘我就把火熄了,拿去沖冷水。剝了蛋殼後發現,簡直就像溫泉蛋,連蛋白都是半凝固狀。
又把剩下的未剝殼的蛋再回鍋加熱,不確定要加多久,又怕蛋太熟,於是回鍋蛋只比前一顆溫泉蛋好一些些,蛋白是熟了,但是不夠熟,所以好難剝,終於剝好了外觀坑坑疤疤的五顆蛋。
實在有夠醜的蛋。
路人甲都忍不住想發問,請問那些漂浮物是蛋的一部份嗎?
答案,是的。
把它們「泡」在醬汁裡。醬汁可用溫或冷,不要用熱的,大概是怕在浸泡的過程中會讓蛋黃過熟,就沒有溏心的感覺了。
醬汁各家不同,我喜歡日式甜甜口感,所以用了醬油、味琳、水,又加了一點點的糖。
把浸泡在醬汁裡的蛋一起放入冰箱,一天一夜後,就會呈現漂亮的糖色。
切開後,若蛋黃呈現半凝固,或甚是流動泥漿狀,就是溏字。那就是成功啦!!
整理照片時,差點笑倒。看到那幾顆蛋,根本就不成形了。(好想鑽地洞啊!)
我切了比較完整的一顆,剖面圖,其實還勉強可以接受啦!有點「溏」的感覺,就是外觀醜了些,哈~
味道也還不錯,嗯。還好,我家老的這一隻不會嫌,小的那一隻不會講話。
都沒有人會嫌我的廚藝。哈哈哈~
這個要是烹飪課,老師可能連59分都不想給我吧!
朋友說,蛋白要變熟要90度,蛋黃熟只要70度。
嗚。啊我怎麼知道水70度跟90度的差別啊?肉眼可觀乎?難道以肉身試? (淚)
同場加映麵深不知處的炒麵。
晚餐煮牛肉炒麵,切了半顆高麗菜下去,不小心變成一「盆」了,哈~
這道叫,八八坑道之麵深不知處。
跟挖媒礦一樣,要一直往下挖啊~
這個也是,賣相差,口感還可以的。(自我安慰)
每次在部落格上看到人家分享的烹飪文、便當文,都忍不住讚嘆,好厲害的廚藝。(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