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與發展
生長︰兒童在長大成人過程中,身高、體重、器官體積的增加,稱為「生長」。
發展:器官功能及智能的變化、成熟,稱為「發展」。發展是連續的過程,每個孩子大致會依循相同的發展順序,但是在發展速率上卻有個別的差異性。兒童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以要瞭解兒童的發展,應以整體的觀念來看,主要包含八個層面:感覺、知覺,動作、平衡,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社會性,情緒性心理,整合性。
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是指兒童在各項發展上有一種、數種、或全面的發展速度或發展品質上的落後。有學者將發展遲緩定義為「與同年齡孩子的能力相比較,最差的20%的那群兒童為發展遲緩兒童。」,也有學者將發展遲緩定義為「與同年齡孩子的平均數相比較,落後兩個以上的標準差」。
常見的發展遲緩類型
動作發展遲緩: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平衡、動作協調發展遲緩…等。
語言及溝通發展遲緩:語言表達、語言接受、混合型語言發展遲緩…等。
知覺發展遲緩:視覺、聽覺、感覺統合發展遲緩…等。
認知(智力)發展遲緩。
社會(心理)適應、情緒發展遲緩。
生活自理發展遲緩。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
發生率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生率約7%,以台北市來說,每年出生的嬰兒約三萬人左右,則約二千多人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
發展遲緩兒童的高危險群
出生體重1500公克以下、姙娠期少於32週、子宮內發育遲緩、神經系統障礙(生產期間缺氧、顱內出血、抽筋)、先天性異常、心肺功能異常、感染、新生兒加護病房病童、其他(發展遲緩家族史…)。
早期療育
兒童的發展遲緩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訓練,其中有一部份可完全趕上正常同齡兒童,有些雖不能完全趕上,卻可減輕障礙的程度,減少家人、社會的負擔,自己日後的生活品質也較好。在美國,曾有長期大規模的研究顯示:對一些確定是發展遲緩及屬於高危險群的孩子(如早產兒、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作早期療育,結果證實可以幫助這些孩子預防或減輕日後的殘障,也明顯減輕了日後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的支出。早期療育是指給予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所需要的各種專業協助,以使孩子日後能過一個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
早期療育中所謂的專家協助包括
醫療的部分包括:
醫師治療生理疾病、精神疾病。
物理治療師作肢體動作、協調及平衡訓練。
職能治療師作手部動作及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語言治療師訓練吞嚥、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
視力和聽力檢查師則作視覺和聽覺方面的檢查和訓練。
特殊教育:
以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老師來教育這些學習上較遲緩或有困難的孩子,使他們也能有效的循序漸進進步。
社會福利:
如經濟上的補助,協助困難家庭,協助父母面對及處理孩子的問題。(資料來源:國泰醫院網站)
延伸閱讀:[觀察與發現-發展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