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療班來了新學員,2歲多的男孩,第一次來上課。

老師說先單獨上,若不行家長再進來陪。
門才剛闔上,小男孩便開始唉嚎大哭,甚至要拍打治療室的門,這種分離的焦慮與恐慌,幾乎是每一個來上課的孩子必經的過程。
 

我們上PT,他們上OTsushi一直很好奇的想要去看看小男生,眼看著OT老師搞不定小男孩,只好向家長求援,請她先進來安撫孩子。 

結果,媽媽揹巾上還有個大約七、八個月大的baby,大概家中沒有人可以支援,只好兩個孩子一起帶來醫院。狂哭不止的孩子,媽媽趕快拿出奶咀塞到他的咀巴裡,讓他的情緒緩和下來,然後陪著他一起上課。

 

看著這一幅畫面,我為了要不要生第二胎而搖擺的心又更加篤定了。

對,我不生第二胎。

因為面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抱著一個生病的,再揹著一個小的,在沒有人力支援的情況下,只好健康的、生病的,通通帶著往醫院、診所跑,沒辦法因為早療課都設在醫療體系裡。

 

OT師先跟孩子玩簡單的遊戲,一邊觀察他,一邊詢問媽媽孩子在家中的一些狀況。 

我發現媽媽很多都不清楚,回答的最肯定的是,小男孩佔有慾很強,很會跟弟弟搶東西。又問到吃的問題,媽媽說本來喝母奶,弟弟出生後怕不夠喝,所以哥哥就沒喝了。

 

所以說,二個孩子,其實從小就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如果沒有弟弟,他可以一直喝母奶也許喝到二歲或更久,如果弟弟有人幫忙照顧,那他就不用小小年紀就冒險的到高風險病毒散播區的醫院裡留連。如果年齡不是這麼近,媽媽也不會這麼忽略哥哥的事,因為照顧小baby花掉了媽媽大部份的時間了。就像上課途中,媽媽得去餵奶一樣。媽媽的忽略不是故意,而是時間不夠用。 

說到底,想的多,真的就甭生了。多想一步,就又多退一步。 

 

以前看到大孩子吸奶咀,大概直覺的會認為父母在育兒上不夠用心,沒有幫助孩子戒奶姐,才會讓孩子長期的依賴奶咀。 

現在自己養了個[搞症頭]的孩子之後,發現千萬不要說大話,遇到好生養的孩子是福氣,常見第一胎很好養,覺得養出氣質兒是很簡單的,直到生到難照顧、夜啼、常生病,搞到天天熊貓眼的第二胎後,才發現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一胎也都不一樣,雖然來自同一個娘胎。

 

看到已經蠻大一隻的小男孩(體形比sushi大),還刁著奶咀,我非常的憐惜這個媽媽的處境。因為這是最快速安撫孩子的辦法,如果沒有人幫忙的話,她只好快速的滿足這個大孩子,以免影響到小的睡眠,兩隻一起哭鬧的話,會崩潰吧,我想。 

雖然,我沒有一次養二個孩子的經驗,但是光是sushi一個就常把我推向崩潰邊緣,我實在不敢想像二個孩子一起生病或哭鬧的畫面。總之,對於這些提高生育率的媽媽們,我很敬佩啊! 

 

在我觀察他們的同時,她其實也在觀察我們母女,我聽到媽媽在問OT師:「她是什麼問題啊?」(指sushi
OT師簡單的說sushi是染色體缺損的問題,媽媽反問說:「你怎麼會知道?那我們家這個是什麼問題?」
老師說:「喔,因為他們有做檢驗。弟弟目前看來有點像自閉………」
 

有點三條線啊~ 

這個媽媽想必也是個性情中人,也太「直接」了吧!要打探別人家孩子的病情,至少也要當事人不在場,或者跟我有幾面之緣,稍熟之後再打探比較適合吧?!

 

Sushi剛出生時因為低體重1980g,所以一離開母體就進了保溫箱。

NICU裡只有規定的時間家屬才可以進來探視,通常一進NICU就會直奔自己孩子的保溫箱,因為見面的時間好寶貴,根本沒心思東張西望,sushi在保溫箱裡住了十幾天,到後來我也好奇的想看看別的保溫箱裡的孩子,當我一移動步伐,正要往別的保溫箱探頭時,被眼尖的護士小姐發現,她說:「媽媽,我們這裡只允許看自己的孩子喔!」
 

這是NICU為我上的第一課,叫尊重。

不要好奇的探視別人生病的孩子。
 

每一個生病孩子的父母心中都有著傷口,陌生人好奇的打探或基於好奇的發問,都可能為他們帶來二度傷害。 

這也算是特殊兒裡的「行」規吧!在早療班裡出沒的家長們,大部份都會遵守這個規則,不會在完全不熟的情況下直言好奇的打探對方孩子的病情。大多都會打過幾次照面,做過幾次的點頭禮,有機會一起坐在家長等候區等孩子上完課時,才聊到彼此孩子的情況,若對方比較拘謹,通常也就不會問,因為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跟別人聊孩子的狀況,我們必需要尊重。完全陌生就是基於好奇的打探,有點熟就像是互相交流、交換心得,在感受上不太一樣。

 

直通通媽媽,可能真的是想太少,而我就是想太多,所以我不敢生第二胎,噗~ 

arrow
arrow

    18號公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